“自古宦寺误人家国者多矣,其类不可以殚数。”这句话揭示了宦官对朝政的干预与危害,宦官,或称太监,最初是专门服务于皇帝及其家族的奴仆。由于他们的忠诚和接近皇帝,往往能得到极大的宠信,尤其是在集权时代证券公司有股票操盘手吗,皇帝常常把重要事务交给这些“近臣”。然而,正是这些太监的权力日渐膨胀,往往给国家政治带来了灾难。让人难以想象的是,在唐朝宦官权势最为强盛的时期,居然还有一位被广泛尊敬的“贤宦”,那就是张承业。
一、逐步宠信,掌控禁军
唐朝宦官逐渐取得权力并非一蹴而就。唐太宗在位时虽然吸取了前朝教训,积极制衡宦官,然而中宗和玄宗在享乐主义的驱动下,却任由宦官的权势逐步膨胀。起初,这些宦官的角色仅限于服务帝王,还未介入朝政,但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和盛世的结束,宦官们逐渐开始侵蚀皇帝的权力。唐代宗的即位,离不开他父亲肃宗对宦官李辅国的宠爱,而代宗也以同样的手段扶持了李辅国及其他宦官如鱼朝恩、程元振等,他们最终掌控了禁军。虽然代宗最终清除这些宦官,但他的儿子德宗上位后却遭遇了更多宦官问题,甚至一度不得不依赖他们。在一次兵变中,德宗的禁军无力保卫宫廷,最终他不得不屈辱地逃离。可让他痛心的是,曾经打压的宦官们,却在危急时刻表现得异常忠诚,护卫他逃出困境。这让德宗意识到父亲当年放任宦官的原因,回京后他开始恢复宦官的权力,但事态却已不可逆转。
展开剩余71%二、权谋之下,仁者存于其间
宦官之所以能够屡屡触及朝政核心,欧阳修对这一现象分析得十分透彻:“宦、女之祸非一日,必伺人之骄怠而浸入之。”安史之乱之后,虽然一些英明的帝王曾试图压制宦官,但无奈宦官始终掌握着禁军这一武力资源。拥有军事权力的宦官,不仅能影响朝政,还能在关键时刻左右帝王的决定。即便在宦官当权的背景下,张承业凭借其忠诚和品德,成为少数获得历史认可的宦官之一。
张承业的仕途初期顺风顺水,特别是在懿宗、僖宗时期,张承业凭借宦官的支持逐步得到提拔,并在外派监军时结识了晋王李克用。张承业并未因权力的提升而肆意妄为,反而在权力斗争中保持了清明的头脑,尤其是在天复三年(903),当时宰相崔胤决定清除宦官时,正是李克用的庇护让张承业逃过一劫。此后,张承业对李克用忠心耿耿,并在李唐王朝即将灭亡时,依旧坚守着为国家的忠诚。
三、托孤重臣,忠诚至死
李克用去世后,张承业辅佐李存勖复兴唐朝,在这一过程中,张承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李存勖继承父业后,面临着内外的重重压力,张承业不仅帮助他平息叛乱,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战略决策,帮助李存勖稳固了政权。李存勖对于张承业的帮助感激涕零,将他视为挚友与良师。然而,尽管身居高位,张承业从未借此机会插手政务,而是始终保持自己的本分,作为一名忠臣和军事支柱。
在李存勖计划称帝时,张承业的忠诚展现得淋漓尽致。尽管他年事已高,身体日渐虚弱,但他依然坚持前往魏州,亲自劝阻李存勖,提醒他谨慎行事。然而,李存勖已经下定决心称帝,最终,张承业未能改变历史的走向。在李存勖称帝后的短短两年内,后唐便陷入了困境,张承业的理想与忠诚未能成全。张承业的去世,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,而李存勖的野心和张承业所期望的大唐复兴也未能如愿以偿。
张承业一生忠诚,堪称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位忠臣之一。他始终心怀大唐,尽管身处宦官掌控朝政的环境中,但始终没有越过雷池。张承业的历史地位,尤其是他在李存勖复国过程中的作用,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中最为特殊的宦官之一。他的事迹告诉我们,忠诚与才能并不局限于高官大臣,哪怕是宦官,若有正直与忠心,也能够为国家作出不朽的贡献。
发布于: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联华证券策略_散户配资_散户配资网观点